首页 > 详情页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

时间:2017/05/19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来源:神朔项目部  作者:朱超俊
 
一、再返荒原、只为寻回你
      最近读了一本英国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文学小说《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女孩迪伦的冒险故事,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和母亲无话可说,她决定独自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火车在通过一个隧道时失事,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发现世界变成一片荒原,她以为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而事实上她是遇难者,她的灵魂在经历这一切并与她的摆渡人崔斯坦相遇。
      崔斯坦负责保护迪伦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使得她的灵魂免遭荒原上的恶魔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恶魔的群体,穿越荒原的过程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然而千辛万苦到达安全目的地后她却无法接受崔斯坦的离开,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决定返回荒原,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梦想,小说的最后一幕,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勇敢的迪伦,实现了她疯狂的冒险梦。
      看起来作者似乎着重渲染了其中的爱情故事,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在提醒我们对生存、死亡、信仰和爱的思考。
      尽管冒险返回荒原没了摆渡人的保护,恶魔凶狠的攻击会使得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之前15年糟透的人生让她更加确定自己现在想要的,这是信仰的力量,爱的能量驱使着这个小女孩变得勇敢。反观自己,每次为喜欢的东西坚持到半路就恐惧,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
      迪伦冒着灵魂毁灭的危险去追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围墙和挫折,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胆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你的人生走多远,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是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
二、勇跨艰难险阻、苦与谁人言
      工程单位的我们大都是这个社会中特别的存在,新时期的“80、90后空巢青年”。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知乎上一位网友的这句话准确地总结了我们这一群体的感情生活现状。
      为了“造人计划”早日实现,另一半坐着火车飞机赶来与自己相聚这种事情不再只是电视里的剧情,也不再只是报纸上的新闻,而是真实存在在我们工程人身边,或发生在你我身上。可是80后、90后承担的压力比十年前的年轻人承担得更多,由于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要承担照顾老人的压力,还要担负车贷、房贷等,所以我们别无选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应对生活的压力,或者说我们敢为天下先,敢于挑战困难的工种,敢于前往艰苦的环境。
      工程单位所谓冒险不只人身安全隐患大,赔上和家人之间很多的相处时间也算冒险。要说在家乡当地找个体面的工作,每天干净整洁的准时上下班回家,对谁来说都不是难事,可是你依然选择穿着耐磨的工作服,每天灰头土脸在工地上摸爬滚打。这个专业这个职业总是需要我们这样一群人,仿佛我们为工程而生的,我们总能为企业稳步前行尽到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的终身事业,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不放弃,踏上了这趟冒险的人生。
      关于工程单位这个工作性质,我问过和我同年工作的同事A,他的态度出乎我的预料,这个工作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自己的抱负和才能得以施展,他也算相当幸运,这么年轻结了婚,新婚的妻子也对他的工作表示支持,听起来满满的正能量。
      我也跟在现场工作十几年的师长B聊过,体会了岁月温情也尝过生活苦涩,依然觉得身上还有使命,还有冲劲,只为工程,只为传承。
      就是这样常年在外,可他们中并没有谁总是一门心思想着回家,嘴上偶尔虽有抱怨,可实际上每每现场需要人,他们都默默坚持在一线,我接触过很多其他职业的朋友,没有一个像我们工程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那么强,那么恪尽职守,发挥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企业做出贡献,为后辈撑起榜样,对家人承诺的归期却一推再推。
      这一群为工程伤痛为工程悲喜的铁血汉子,为工程痴迷为工程献身的柔情男儿,无一不是谈起数十年,或几十年亏欠家庭低头沉默,坚持这个冒险的梦,也是为了给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的梦。
      在这里对所有一线工程人的家人说一声感谢,谢谢你们给与我们最大的宽容,谢谢你们默默地守候与支持,我们才得以安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搞建设。
三、逆风飞翔、终有一日见蓝天
      记得我第一次去沪昆线做施工调查的时候,走在某座桥梁上,我一脚踏翻了有安全隐患的盖板而跌倒,整条腿踏空卡在盖板间,那一瞬间我双手死死抓住铁栏杆的求生意识,和吊在桥下那条腿传来的麻木,望着桥下足足几十米的高度,一阵眩晕恶心。
在山西,出车去现场干活,总有那么几次惊险刺激的经历,在大货车超载超速的两车道路段,感觉左右都想超车的两个大货车,随时会把我们夹扁在中间。
      适婚的女子,总被家人催着找对象,母亲说你天南地北的跑不好找对象,回来换一个工作吧,姐姐也同意母亲的意思,张罗着发些招聘信息给我,催我看,催我给答案。
      大多数朋友和我的家人一样,劝说着我回去找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四处漂泊,心中不是没有动摇过……转念想想自己立足本职,不就是想干好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四年的执着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是为了得到肯定。
      相信把平凡的事情干好就是不平凡,所在的岗位职责熟记于心,即使手头的工作机械重复,好在这之间结识了不同的人物,丰富了人生。不管被不被看好我都一直推崇脚踏实地的品质,对于我的冒险梦我有自己的坚持,从艰苦的工班,晚上下班太晚没有条件让我洗过一个热水脚,到后来独自一人驻点项目部交竣工资料治好了从小怕黑的毛病,“伤痕也是种幸运,会有奖品叫勇敢”。
      人们都说如今的姑娘有种病叫“公主病”,她们有着各种“气”,例如“起床气”,奇怪的是中铁姑娘并没有这些,要说有的话,我只有一种气那就是“工程气”,坚强自信、独立果敢、越挫越勇的“工程气”。
      越努力越幸运,上天从不亏待认真的人,你要的一切,时间会给你答案。
四、身体和心灵的冒险、她一直在路上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摘自《郎平自传》)
1986年正式退役的郎平并没有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也没有就此天天坐在荣誉上。为重新学习本领重新开始生活,她先去北师大学英语,而后决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从1987年直到1995年应邀回国执教,郎平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直击人心。从一开始的不愿依附华人朋友吃住,不想受大家庇护,离开华人集中的洛杉矶去到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为了免费上学在大学做起了排球队助教,穷到只能吃自制三明治吃到吐,到后来勤工俭学到排球俱乐打球,即使肌肉拉伤,右膝关节严重受伤,崴脚也硬要上场,打到软骨碎了,小碎片卡在骨缝里,刺激骨膜出水积液,比赛前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打完比赛再抽一次也还是要坚持打,郎平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为钱打球。这样的经历磨练了她的心智,也正因为这段工作经历,她公派自费的签证变为“工作签证”,在美国办了绿卡,并以560分的托福成绩通过了语言关,而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大家都说郎平一生已经拥有无限荣光,退役后本可以到体校、体委做领导工作,过安逸的生活。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她选择了冒险。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郎家军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女排姑娘在郎平的带领下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顶奥运冠军宝座。郎平也实现了从奥运金牌队员到奥运金牌教头的梦想。新一代中国女排经过郎平的精心调教,重铸女排精神,让国人振奋。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可能是为理想抱负也可能是为家庭或爱情,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有梦也许很沉重,但是还有梦就不怕痛,还有梦就敢往前冲。

编辑:张轶